一、种植时间
芍药花根块适宜在秋季种植,一般在 9 月至 10 月中旬为佳。此时气温逐渐降低,土壤温度适宜,有利于根块伤口愈合与新根萌发,且在冬季来临前,芍药根块能有一定生长,为来年春季植株生长奠定良好基础。过早种植,气温较高易导致根块腐烂;过晚种植,根系生长时间不足,会影响来年开花。
二、土壤选择
芍药喜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且呈微酸性到中性的砂质壤土。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耕,深度约 30 – 40 厘米,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与保水性。可在土壤中添加适量有机肥,如腐熟的堆肥、厩肥等,每平方米用量约 5 – 10 千克,同时混入适量骨粉或过磷酸钙,约 100 – 150 克,以提高土壤肥力,为芍药生长提供充足养分。
三、根块处理
挑选根块:选择健康、无病虫害、芽眼饱满且根块粗壮的芍药根块。根块上至少要有 2 – 3 个芽眼,以保证植株生长与开花。
修剪根块:将芍药根块的病根、残根以及过长根须剪掉,保留长度约 10 – 15 厘米。然后用 1% 硫酸铜溶液或 0.1%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根块 30 分钟左右,进行消毒处理,取出后晾干备用。
四、栽种步骤
挖坑:在整好的土地上,按株行距 50 – 60 厘米 ×80 – 100 厘米挖种植坑,坑深约 30 – 40 厘米,坑直径约 20 – 30 厘米。
施肥:在坑底施入一层腐熟有机肥与少量复合肥,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,然后覆盖一层约 5 – 10 厘米厚的薄土,避免根块直接接触肥料,防止烧根。
栽种:将处理好的芍药根块放入坑中,芽眼朝上,根块舒展放置,然后填土,填土至一半时,轻轻提根块,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结合,再继续填土,直至与地面平齐,最后浇透水一次。
五、浇水管理
芍药耐旱怕涝,一般情况下,每周浇水一次即可。每次浇水量以湿透土壤但不积水为宜。在春季萌芽期与花期,需水量较大,可适当增加浇水量;夏季高温时,可早晚浇水降温;秋季降雨量较多时,要注意及时排水,避免土壤积水导致根块腐烂。
六、施肥要点
基肥:种植时施入的基肥可满足芍药前期生长需求。
追肥:在春季萌芽期,追施一次稀薄氮肥,每株用量约 50 – 100 克,促进枝叶生长;在花期前,追施磷钾肥,如磷酸二氢钾溶液,浓度约 0.2% – 0.3%,每隔 7 – 10 天喷施一次,连续喷施 2 – 3 次,可促进花芽分化与开花;花后及时追施一次复合肥,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,每株用量约 100 – 150 克,促进植株恢复生长。
七、光照与温度
芍药喜光,宜种植在阳光充足处,每天保证 6 – 8 小时光照,可使植株生长健壮、花朵硕大且花色鲜艳。芍药耐寒,在 – 20℃至 – 30℃环境下仍可露地越冬,但在北方寒冷地区,冬季可适当覆盖稻草等物防寒。
八、修剪整形
春季修剪:在春季萌芽后,及时剪掉过密枝、弱枝、病枝,保留 3 – 5 个健壮枝条,以保证植株通风透光,集中养分供应开花。
花后修剪:花谢后及时剪掉残花,避免养分消耗,若不留种子,可将花茎从基部剪掉。
冬季修剪:冬季落叶后,剪掉枯枝、病枝,并对过长枝进行短截,一般保留枝条长度约 10 – 15 厘米,以减少养分消耗,促进来年萌发新枝。
九、病虫害防治
病害防治:芍药常见病害有芍药锈病、白粉病等。锈病可在发病初期用 25%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– 1500 倍液喷雾防治;白粉病可用 70%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– 1000 倍液喷雾防治,每隔 7 – 10 天喷一次,连续喷 2 – 3 次。
虫害防治:常见虫害有蚜虫、红蜘蛛等。蚜虫可用 40% 乐果乳油 1000 – 1500 倍液喷杀;红蜘蛛可用 20% 三氯杀螨醇乳油 1000 – 1500 倍液喷杀,注意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。
种植芍药花根块需精心操作各个环节,并做好养护管理工作,才能使芍药花茁壮成长,在花期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,为庭院或园林增添迷人景致。
原创文章,作者:了了无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aobaike.com/14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