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玉米生长对温度的要求
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,对温度条件较为敏感,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。
播种至出苗阶段
在播种至出苗期间,玉米种子萌发和出苗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。一般来说,玉米种子在 6 – 10℃时开始萌动,但此时萌发速度极为缓慢。当温度达到 10 – 12℃时,萌发速度有所加快,但仍不理想。最适宜玉米种子萌发和出苗的温度范围是在 25 – 35℃之间。在这个温度区间内,种子能够快速吸水膨胀,胚根和胚芽能够顺利生长,从而实现快速出苗。如果温度过低,比如低于 10℃,可能会导致种子萌发困难,甚至出现烂种的情况;而温度过高,超过 40℃时,也会对种子萌发产生不利影响,可能会使种子失去活力,无法正常出苗。
苗期阶段
玉米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这段时期。这一阶段玉米生长较为缓慢,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相对较窄。苗期适宜的温度范围大约在 18 – 25℃之间。在这个温度区间内,玉米幼苗能够较好地进行光合作用,根系也能稳步生长,有利于培育壮苗。如果温度低于 15℃,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,叶片可能会出现发黄、生长不整齐等现象;而温度高于 30℃时,幼苗容易徒长,茎秆细弱,抗倒伏能力差,也不利于后续的生长发育。
穗期阶段
穗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,包括拔节至抽雄阶段。此阶段玉米生长迅速,对温度要求相对较高。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 22 – 28℃之间。在这个温度条件下,玉米植株的茎秆能够快速伸长,叶片面积迅速扩大,同时也有利于雌雄穗的分化和发育。当温度低于 20℃时,玉米的拔节速度会减缓,雌雄穗分化可能不完全,导致穗小、粒少等情况;而温度高于 32℃时,会使玉米植株的呼吸作用增强,消耗过多的养分,同时也可能影响花粉的活力和花丝的受精能力,从而降低结实率。
花粒期阶段
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成熟的阶段。这一阶段玉米对温度同样有一定要求,适宜的温度范围在 20 – 26℃之间。在合适的温度下,玉米能够顺利完成授粉受精过程,籽粒能够正常灌浆发育。如果温度低于 18℃,花粉的散发和传播会受到影响,花丝接受花粉的能力也会下降,容易导致授粉不良,出现空秆、秃尖等现象;而温度高于 30℃时,会加速植株的衰老,缩短灌浆时间,导致籽粒不饱满,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。
二、影响玉米出苗时间的因素
玉米的出苗时间并非固定不变,除了受到温度这一关键因素影响外,还与以下多种因素密切相关。
品种差异
不同品种的玉米在出苗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。一般来说,早熟品种的玉米从播种到出苗所需时间相对较短,通常在 5 – 7 天左右;而中熟品种可能需要 7 – 10 天;晚熟品种则可能需要 10 – 15 天甚至更长时间。这是因为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生理特性、萌发速度等方面有所不同,早熟品种往往具有萌发速度快、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,所以能够较快出苗。
土壤条件
土壤的质地、肥力、湿度等条件对玉米出苗时间也有重要影响。疏松、肥沃、透气性良好且湿度适宜的土壤有利于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出苗。例如,沙壤土相较于黏土,其透气性更好,能够让种子更快地吸收氧气,促进萌发,从而可能使玉米出苗时间提前。相反,如果土壤过于黏重、肥力低下或者过于干旱、潮湿,都会阻碍种子的萌发,延长玉米的出苗时间。比如,土壤过于干旱时,种子难以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来启动萌发过程;而土壤过于潮湿时,可能会导致种子缺氧,出现烂种现象,进而影响出苗。
播种深度
播种深度是影响玉米出苗时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。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在 3 – 5 厘米之间。当播种深度在这个范围内时,种子能够较好地与土壤接触,既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,又能获得充足的氧气,有利于快速出苗。如果播种深度过浅,比如小于 3 厘米,种子容易因土壤表层水分蒸发过快而失水干燥,无法正常萌发;而播种深度过深,超过 5 厘米时,种子出土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,且可能会因土壤中氧气不足而萌发缓慢,从而延长出苗时间。
综上所述,玉米的生长温度和出苗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。了解这些因素并在种植过程中合理调控,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。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、土壤状况等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,并科学控制播种深度等,以确保玉米能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顺利出苗并健康生长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粥粥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aobaike.com/814.html